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 2014, Vol. 0 ›› Issue (3): 58-60.
苏中华*, 于翔, 高正源, 云腾
出版日期:
2014-03-28
发布日期:
2021-09-17
作者简介:
苏中华(1983-),男,博士,工程师,从事玻纤拉丝工艺、拉丝漏板研究,su_water@163.com。本文作者还有周西林。
SU Zhong-hua*, YU Xiang, GAO Zheng-yuan, YUN Teng
Online:
2014-03-28
Published:
2021-09-17
摘要: 本文叙述了玻璃纤维的特性、用途、质量影响因素及我国玻璃纤维的发展历程。实验研究了涂油器位置、集束装置类型、排线器形状、拉丝机距离、绕丝筒尺寸和冷却器尺寸等对电子玻璃纤维拉丝张力的影响,对不同条件下获得的D450纱线进行毛羽检测。通过分析拉丝张力、毛羽数量与拉丝工艺之间的关系,确定电子玻璃纤维的最佳拉丝工艺。
中图分类号:
苏中华, 于翔, 高正源, 云腾. 电子玻纤拉丝张力及毛羽影响因素[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4, 0(3): 58-60.
SU Zhong-hua, YU Xiang, GAO Zheng-yuan, YUN Teng. DRAWING RENSION AND FILOPLUME INFLUENCING FACTOR OF E-GLASS FIBER[J]. COMPOSITE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4, 0(3): 58-60.
[1] 姜肇中, 高建枢, 王惟峰. 玻璃纤维的发展和应用[J]. 玻璃钢/复合材料, 1997, (6): 5-7. [2] 中国玻璃钢制品网. [3] 姜肇中. 我国玻璃纤维工业近期发展概况[J]. 玻璃钢/复合材料, 2012, (1): 102-104. [4] 陈建祥, 王治易, 董毅, 陈南梁. 玻璃纤维柔性网格织物的编织工艺稳定性研究[J]. 玻璃钢/复合材料, 2010, (2): 59-60. [5] 马越群. 2011年基体材料行业经济运行报告[J]. 玻璃钢/复合材料, 2012, (1): 99-101. [6] 董波. 我国池窑拉丝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J]. 中国建材报, 2000, (1). [7] 张耀明, 李巨白, 姜肇中. 玻璃纤维与矿物棉全书[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 [8] Frederic Wallenberger. Advanced Inorganic Fibers: Processes, Structures, Properties, Applications[Z]. JEC, 2000. [9] 王荣国, 武卫莉, 谷万里. 复合材料概论[M].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1999. [10] 危良才. 2007年我国海峡两岸电子级玻璃纤维市场分析[J]. 中国建材报,2007,(03). [11] Finley WR. Troubleshooting Motor problems.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y Application, Vol.30, No.5 September/October. New York: Inst.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 [12] 危良才. 电子级玻璃纤维布生产技术发展动向[J] . 玻璃纤维, 1997, (5): 2-5. [13] 黄从军. 玻璃纤维合股无捻粗纱的张力调控[J]. 玻璃纤维,2004, (3): 27-29. [14] 李明华, 文立伟, 肖军, 张建宝. 纤维缠绕张力控制系统新技术研究[J]. 玻璃钢/复合材料,2008, (3): 46-49. [15] 邵恒中, 周诗琼, 孙克光. 均压服用超细连续玻璃纤维拉丝工艺的研究[J]. 玻璃纤维, 1998, (5): 3-7. |
[1] | 袁帅, 张冬冬, 段金辉, 高一峰, 张芸强, 莫昌金. 拼装式复合材料圆管接头弯曲性能试验研究[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5, 0(3): 1-6. |
[2] | 孙思远, 盛亚鹏, 段玥晨, 齐佳旗. 拓扑优化体心立方结构平压性能研究[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5, 0(3): 7-14. |
[3] | 丁潇潇, 曹忠亮. 面向周期性的变刚度层合板轨迹规划及屈曲特性[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5, 0(3): 15-21. |
[4] | 张景丽, 康云健. 高温作用后碳纤维布约束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5, 0(3): 22-29. |
[5] | 陈卫东, 姚凯飞, 王轩, 石强斌. 蜂窝夹芯结构低速冲击后压-压疲劳性能研究[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5, 0(3): 30-38. |
[6] | 刘伟, 杨继, 袁春辉, 夏旭, 张锦光. 不同温度下碳纤维复合材料-钢胶接界面黏结性能研究[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5, 0(3): 39-45. |
[7] | 亓昌, 武鹏程, 盈亮, 杨姝. 单向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型极限试验研究[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5, 0(3): 46-53. |
[8] | 邱星瀚, 宋通, 张赛, 王付胜, 孟宪明, 陈亚军. 基于MAT_58模型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仿真参数捕捉与验证[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5, 0(3): 54-62. |
[9] | 冯京, 张鹏翔, 姜悦, 朱立平, 李爽, 席剑飞. 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拉挤固化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5, 0(3): 63-70. |
[10] | 刘佳鑫, 林再文, 邹志伟, 程显贺, 曹延君, 田涯. 碳纤维H形截面支撑环脱模工艺仿真及优化[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5, 0(3): 71-78. |
[11] | 董传贺, 孙晓宇, 李旺鑫, 贾睿昊, 赵欣. 3D打印连续碳纤维复合材料冷却模型及变形研究[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5, 0(3): 79-86. |
[12] | 孙婷婷, 张洪华, Muhammad Usman Ghani, 李炜. 不同孔径碳纤维三向织物复合材料增强混凝土轴压研究[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5, 0(3): 87-95. |
[13] | 郭孟攀, 陈国新, 张轶琛, 刘健. 夹心保温复合墙板GFRP-Y形拉结件受力性能研究[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5, 0(3): 96-105. |
[14] | 鲁晓锋, 刘宇轩, 翟佳琪, 张东坡, 孟鑫淼, 冯鹏. 大型复合材料风电叶片吊装过程受力与失效分析[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5, 0(3): 106-114. |
[15] | 王富强, 牛雪娟. 基于固化变形分析优化设计抛物面反射器模具[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5, 0(3): 115-120.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