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吴中伟, 廉慧珍. 高性能混凝土[M].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9. [2] Muhammad A, Hou X M, Zheng W Z, et al. High temperature and residual properties of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A review[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7, 147. [3] 邓国旗. 活性粉末混凝土高温后性能及超声评估的研究[D]. 长沙: 湖南大学, 2017. [4] 陈强. 高温对活性粉末混凝土高温爆裂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D]. 北京: 北京交通大学, 2010. [5] 杨娟. 含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的高温力学性能、爆裂及其改善措施试验研究[D]. 北京: 北京交通大学, 2017. [6] 李海艳. 活性粉末混凝土高温爆裂及高温后力学性能研究[D].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 [7] 王磊. 玄武岩纤维混凝土高温后力学性能及损伤演化试验研究[D]. 呼和浩特: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17. [8] 欧阳利军, 许峰, 高皖扬, 等. 玄武岩纤维布约束高温损伤混凝土方柱轴压力学性能试验[J/OL]. 复合材料学报, 1-14[2018-09-04].https://doi.org/10.13801/j.cnki.fhclxb.20180611.001. [9] Du H X, Qin Y X, Zhang W. Mechanics performance of high-performance concrete with polypropylene fibers[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1(99-100): 1233-1238. [10] 郑文忠, 李海艳, 王英. 高温后不同聚丙烯纤维掺量活性粉末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 2012, 33(9):119-126. [11] 丁明冬, 杜红秀. 混杂纤维对活性粉末混凝土高温后抗压强度的影响[J]. 硅酸盐通报, 2017, 36(8): 2763-2767. [12] 杨娟, 朋改非. 钢纤维类型对超高性能混凝土高温爆裂性能的影响[J]. 复合材料学报, 2018, 35(6): 1599-1608. [13] 丁明冬. 塑-钢纤维高性能混凝土高温后断裂性能试验研究[D]. 太原: 太原理工大学, 2018. [14] 龚建清, 邓国旗, 单波. 活性粉末混凝土高温后超声研究及微观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45(1): 68-76. [15] 陈明阳, 侯晓萌, 郑文忠, 等. 混凝土高温爆裂临界温度和防爆裂纤维掺量研究综述与分析[J]. 建筑结构学报, 2017, 38(1): 161-1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