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钢/复合材料 ›› 2019, Vol. 0 ›› Issue (5): 18-24.
方圣恩1,2, 洪华山1, 张培辉1
收稿日期:
2018-08-27
出版日期:
2019-05-28
发布日期:
2019-05-28
作者简介:
方圣恩(1980-),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结构健康监测、土木工程材料等方面的研究,shengen.fang@fzu.edu.cn
基金资助:
FANG Sheng-en1,2, HONG Hua-shan1, ZHANG Pei-hui1
Received:
2018-08-27
Online:
2019-05-28
Published:
2019-05-28
摘要: 选取不同纤维制备多种纤维增强再生骨料混凝土试块,测试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如抗压、劈裂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并与普通混凝土对比;探讨了玄武岩纤维的最优体积掺量,基于试验结果建立玄武岩纤维增强再生骨料混凝土各项力学性能之间关系的换算公式,并推导了力学性能指标计算公式。试验结果表明,由于再生粗骨料的较高吸水率导致实际水灰比降低,使得相同配合比下的素再生骨料混凝土获得了比普通混凝土更高的抗压和劈裂抗拉强度;而掺加纤维并非最优体积掺量及存在散布不均会导致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下降。此外,玄武岩纤维对再生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提升较小,部分性能甚至降低,立方体抗压强度对应最优体积掺量为0.1%,其他力学指标为0.2%。所提出的玄武岩纤维再生混凝土各力学性能指标计算公式准确度较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图分类号:
方圣恩, 洪华山, 张培辉. 纤维增强再生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及公式推导[J]. 玻璃钢/复合材料, 2019, 0(5): 18-24.
FANG Sheng-en, HONG Hua-shan, ZHANG Pei-hui. MECHANICAL PROPERTY EXPERIMENTS AND CALCULATION FORMULAS OFFIBER-REINFORCED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J].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Composites, 2019, 0(5): 18-24.
[1] 郭樟根, 陈晨, 范秉杰, 等. 再生粗细骨料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 2016, 37(s2): 94-102. [2] Silva R V, Brito J D, Dhir R K. Properties and composition of recycled aggregates from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waste suitable for concrete production[J]. Construction & Building Materials, 2014, 65(13): 201-217. [3] 肖建庄, 兰阳. 再生混凝土单轴受拉性能试验研究[J]. 建筑材料学报, 2006(2): 154-158. [4] Nixon P J. Recycled concrete as an aggregate for concrete-a review[J]. MatériauxEt Construction, 1978, 11(5): 371-378. [5] Huda S B, Alam M S. Mechanical and freeze-thaw durability proper-ties of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made with 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J]. 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 2015, 27(10): 4015003. [6] 冯鹏. 复合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发展与应用[J]. 玻璃钢/复合材料, 2014(9): 99-104. [7] 秦荷成. 聚丙烯纤维对再生混凝土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J].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12(10): 76-77. [8] Gao D, Zhang L, Nokken M. Compressive behavior of steel fiber reinforced 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concrete designed with equivalent cubic compressive strength[J]. Construction & Building Materials, 2017, 141: 235-244. [9] 李晓路, 金宝宏, 姚宇峰, 等. 玄武岩纤维再生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J].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3): 225-230. [10] 欧阳利军, 丁斌, 陆洲导. 玄武岩纤维及其在建筑结构加固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玻璃钢/复合材料, 2010(3): 84-88. [11]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 50081—2002[S]. [12] 成涛华, 李玉香. 玄武岩纤维增强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J].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17(1): 53-56. [13] 王晓初, 刘洪涛, 周乐. 碳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与破坏形态试验研究[J]. 工程力学, 2013, 30(s1): 226-231. [14] 金祖权, 高嵩, 侯保荣, 等. 玄武岩纤维增强路用混凝土力学与开裂性能[J].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40(s2): 160-164. [15] 沈刘军, 许金余, 李为民, 等. 玄武岩纤维增强混凝土静、动力性能试验研究[J]. 混凝土, 2008(4): 66-69. [16] Rabinovich F N, Zueva V N, Makeeva L V. Stability of basalt fibers in a medium of hydrating cement[J]. Glass & Ceramics, 2001, 58(11-12): 431-434. [17] Liu H, Yang J, Kong X, et al. Bas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basalt fiber reinforced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J]. Open Civi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7, 11(1): 43-53.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0[S]. [19] Building code requirements for structural concrete and commentary: ACI 318-11[S]. 2011.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钢纤维混凝土: JG/T 472-2015[S]. |
[1] | 朱宏伟, 刘轲, 赵昌方. 碳纤维复合材料蜂窝结构制备及轴向压溃力学行为研究[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4, 0(12): 5-11. |
[2] | 尹志豪, 葛超坤, 徐平, 铁瑛, 张臻臻, 鞠光. 聚乙烯-甲基丙烯酸缝合模式对复合材料抗冲击性能影响[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4, 0(12): 12-18. |
[3] | 刘雁鹏, 韩宇泽, 任中杰, 任明法. 超薄单层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拉伸和压缩失效行为研究[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4, 0(12): 19-25. |
[4] | 黄淼林, 方海, 霍瑞丽, 陈航. 五种植物纤维/聚乙烯木塑复合材料紫外老化性能[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4, 0(12): 26-33. |
[5] | 行小龙, 黄金鑫, 张健, 刘祎, 阮英波, 张承双. 基于动态硼酸酯键的可重塑酚醛树脂及其复合材料[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4, 0(12): 34-42. |
[6] | 侯镇弘, 陆奇, 赵星诺, 徐锦文, 夏宏伟, 张颂, 侯锐钢, 周权. 联苯型环氧树脂强韧化TDE-85树脂体系的制备与性能[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4, 0(12): 43-48. |
[7] | 姚卓君, 郝尚, 李钱福, 杨征强, 张砚达, 刘千立. 热熔法预浸料用双酚M氰酸酯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4, 0(12): 49-53. |
[8] | 张锦光, 陈睿, 窦玉宽, 鲁季坤, 文湘隆. 四韧带手性夹芯结构的振动带隙特性研究[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4, 0(12): 54-61. |
[9] | 苏海亮, 马莲花, 展新, 覃记荣, 张彦会. 基于熵权-TOPSIS的CFRP电池箱体铺层优化设计[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4, 0(12): 62-68. |
[10] | 徐权威, 郭小锋, 乔书杰, 李思卿, 车江宁. 基于神经网络的风电叶片极限载荷预测及玻碳混合铺层结构优化[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4, 0(12): 69-74. |
[11] | 徐俊, 崔骁鹏, 王向东, 李成良, 黄辉秀. 碳粉污染对风电叶片防雷性能影响的研究[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4, 0(12): 75-79. |
[12] | 张迪超, 严刚, 于鑫飞. 基于激光诱导石墨烯的复合材料电加热结构实验研究[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4, 0(12): 80-86. |
[13] | 千银敏, 沈寒峰, 王涛, 张开金.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强混凝土的约束效应研究[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4, 0(12): 87-95. |
[14] | 邢海瑞. 风电叶片壳体贯穿性损伤的修复方案设计及验证[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4, 0(12): 96-105. |
[15] | 宣善勇, 王校培, 王志远, 张楠, 符彬, 范鑫. 复合材料层合板高速冲击后压缩性能试验研究[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4, 0(12): 106-112.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