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钢/复合材料 ›› 2016, Vol. 0 ›› Issue (10): 84-87.
许小强,周权*,倪礼忠,仝华
收稿日期:
2016-03-14
出版日期:
2016-11-25
发布日期:
2016-11-25
通讯作者:
周权(1973-),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发与应用,qzhou@ecust.edu.cn。
作者简介:
许小强(1991-),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低压成型不饱和团状模塑料的制备与研究。
XU Xiao-qiang, ZHOU Quan*, NI Li-zhong, TONG Hua
Received:
2016-03-14
Online:
2016-11-25
Published:
2016-11-25
摘要: 模压流变性能是不饱和聚酯团状模塑料(BMC)在工业压制过程中相当重要的工艺参数。传统的BMC制造工艺,由于模压过程中流变性能较差,需要较大的模压压力及较长的模压时间,这样既增大了模具损耗,也降低了工厂的生产效率。系统讨论了化学增稠剂Ca(OH)2在模压过程中对BMC流变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结晶性树脂与Ca(OH)2对BMC进行联合增稠,对联合增稠的BMC的平板流动性能及螺旋流动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结晶性树脂与Ca(OH)2搭配的复合增稠体系不会影响BMC的固化行为,同时可以较好地改善BMC的模压流动性能,实现低压条件下BMC的成型。
中图分类号:
许小强,周权,倪礼忠,仝华. 联合增稠对不饱和聚酯团状模塑料流变行为的研究[J]. 玻璃钢/复合材料, 2016, 0(10): 84-87.
XU Xiao-qiang, ZHOU Quan, NI Li-zhong, TONG Hua. STUDY ON THE RHEOLOGICAL BEHAVIOR OF JOINT THICKENING ON BULK MOLDING COMPUND[J].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Composites, 2016, 0(10): 84-87.
[1] 陈锋. BMC模塑料及其成型技术[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2] Tran Vinh DIEU, Nguyen Thanh LIEM, Tran Thi MAI, et al. Study on Fabrication of BMC Laminate Based on Unsaturated Polyester Resin Reinforced by Hybrid Bamboo/Glass fibers[J]. JSME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04, 47(4). [3] 柴红梅, 代海涛, 丁勇刚. 环氧树脂团状模塑料制备及其研究[J]. 玻璃钢/复合材料, 2014(5): 56-58. [4] 梁国正, 顾媛娟. 模压成型技术[M]. 北京: 北京化学出版社, 1999. [5] 黄志雄, 王伟, 刘坐镇. SMC/BMC成型工艺及其发展[C]//中国不饱和聚酯树脂行业协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 2008. [6] John J. McCluskey, Granvile, Ohio. Thichening Agent for Low Presure Molding Compositions: USA, 4128601[P]. [7] 吴德山. 低压片状模塑料的研究[J]. 玻璃钢/复合材料, 1996(2): 22-25. [8] 沈开猷. 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应用[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8. [9] Reiko Saito, Wang-Ming J. Kan, L.James Lee. Thickening behavior and Shrinkage control of low profile unsaturated polyester resin[J]. Polymer, 1996, 37(16): 3567-3576. [10] 张凯. 低压片状模塑料性能及模压理论研究[D]. 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7. [11] 冀宪领, 安鑫南, 王石发. 新型不饱和聚酷树脂的合成及其性能的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9(9): 47-49. [12] 王钧, 段华军, 马会茹, 等. 低粘度不饱和聚醋树脂的合成与改性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1(7): 15-18. [13] 李建, 黄志雄, 秦岩, 等. 低压片状模塑料中结晶树脂的增稠机理探讨[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6(22): 185-188. [14] 于浩. 低压片状模塑料模压工艺研究[D]. 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6. [15] 王琦, 张德镛, 祁立民, 等. 关于注射BMC成型中的粘度控制问题[J]. 玻璃钢/复合材料, 1997(5): 34-36. [16] 江万松. BMC材料的增韧及注射成型工艺研究[D]. 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2001. |
[1] | 朱宏伟, 刘轲, 赵昌方. 碳纤维复合材料蜂窝结构制备及轴向压溃力学行为研究[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4, 0(12): 5-11. |
[2] | 尹志豪, 葛超坤, 徐平, 铁瑛, 张臻臻, 鞠光. 聚乙烯-甲基丙烯酸缝合模式对复合材料抗冲击性能影响[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4, 0(12): 12-18. |
[3] | 刘雁鹏, 韩宇泽, 任中杰, 任明法. 超薄单层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拉伸和压缩失效行为研究[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4, 0(12): 19-25. |
[4] | 黄淼林, 方海, 霍瑞丽, 陈航. 五种植物纤维/聚乙烯木塑复合材料紫外老化性能[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4, 0(12): 26-33. |
[5] | 行小龙, 黄金鑫, 张健, 刘祎, 阮英波, 张承双. 基于动态硼酸酯键的可重塑酚醛树脂及其复合材料[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4, 0(12): 34-42. |
[6] | 侯镇弘, 陆奇, 赵星诺, 徐锦文, 夏宏伟, 张颂, 侯锐钢, 周权. 联苯型环氧树脂强韧化TDE-85树脂体系的制备与性能[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4, 0(12): 43-48. |
[7] | 姚卓君, 郝尚, 李钱福, 杨征强, 张砚达, 刘千立. 热熔法预浸料用双酚M氰酸酯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4, 0(12): 49-53. |
[8] | 张锦光, 陈睿, 窦玉宽, 鲁季坤, 文湘隆. 四韧带手性夹芯结构的振动带隙特性研究[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4, 0(12): 54-61. |
[9] | 苏海亮, 马莲花, 展新, 覃记荣, 张彦会. 基于熵权-TOPSIS的CFRP电池箱体铺层优化设计[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4, 0(12): 62-68. |
[10] | 徐权威, 郭小锋, 乔书杰, 李思卿, 车江宁. 基于神经网络的风电叶片极限载荷预测及玻碳混合铺层结构优化[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4, 0(12): 69-74. |
[11] | 徐俊, 崔骁鹏, 王向东, 李成良, 黄辉秀. 碳粉污染对风电叶片防雷性能影响的研究[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4, 0(12): 75-79. |
[12] | 张迪超, 严刚, 于鑫飞. 基于激光诱导石墨烯的复合材料电加热结构实验研究[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4, 0(12): 80-86. |
[13] | 千银敏, 沈寒峰, 王涛, 张开金.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强混凝土的约束效应研究[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4, 0(12): 87-95. |
[14] | 邢海瑞. 风电叶片壳体贯穿性损伤的修复方案设计及验证[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4, 0(12): 96-105. |
[15] | 宣善勇, 王校培, 王志远, 张楠, 符彬, 范鑫. 复合材料层合板高速冲击后压缩性能试验研究[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4, 0(12): 106-112.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