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回顾了我国玻璃钢/复合材料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总结了目前玻璃钢/复合材料行业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的现状,并展望了未来我国玻璃钢/复合材料行业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
中图分类号:
王荣国, 矫维成, 刘文博, 杨帆. 玻璃钢/复合材料行业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回顾与展望[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4, 0(9): 9-11.
[1] 杜善义. 复合材料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1,(6):12-15. [2] 布赖恩哈里斯. 工程复合材料[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3] 吴人杰. 复合材料[M]. 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0. [4] 中国复合材料/玻璃钢工业50年. 复材在线. http://www.frponline.com.cn/expert/news/detail_142.html. [5] 王荣国. 复合材料概论[M].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1. [6] 吴桢干, 张骋. 复合材料与工程新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J]. 大学教育, 2014, (2): 89-90. [7] 秦润华, 郝凌云.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 广东化工, 2012,39(10): 167-169. [8] 简讯, 三所大学成立玻璃钢专业. 1972. [9] 玻璃钢专业委员会的历史沿革及其主要活动. 1981. [10] 于锦生. 玻璃钢管罐专业委员会召开第二次工作会议[J]. 纤维复合材料, 1992, 9(3): 封底. [11] 王静,李本侠. 复合材料新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构建[J]. 中国电力教育, 2009,(12):39-40. [12] 葛曷一, 李国忠, 付兴华, 陈娟.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工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J]. 教育教学论坛, 2014,(1):98-99. [13] 袁建新. 复合型新专业教学计划编制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25-127. [14] 王钟箐,胡强,陈琳.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构建[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0):56-58. [15] 陈新民. 应用型本科的课程改革: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J]. 中国大学教学,2011,(7):27-30. [16] 王海,李惠敏. 复合材料学教学改革探讨[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5):35,44. |
[1] | 朱宏伟, 刘轲, 赵昌方. 碳纤维复合材料蜂窝结构制备及轴向压溃力学行为研究[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4, 0(12): 5-11. |
[2] | 尹志豪, 葛超坤, 徐平, 铁瑛, 张臻臻, 鞠光. 聚乙烯-甲基丙烯酸缝合模式对复合材料抗冲击性能影响[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4, 0(12): 12-18. |
[3] | 刘雁鹏, 韩宇泽, 任中杰, 任明法. 超薄单层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拉伸和压缩失效行为研究[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4, 0(12): 19-25. |
[4] | 黄淼林, 方海, 霍瑞丽, 陈航. 五种植物纤维/聚乙烯木塑复合材料紫外老化性能[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4, 0(12): 26-33. |
[5] | 行小龙, 黄金鑫, 张健, 刘祎, 阮英波, 张承双. 基于动态硼酸酯键的可重塑酚醛树脂及其复合材料[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4, 0(12): 34-42. |
[6] | 侯镇弘, 陆奇, 赵星诺, 徐锦文, 夏宏伟, 张颂, 侯锐钢, 周权. 联苯型环氧树脂强韧化TDE-85树脂体系的制备与性能[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4, 0(12): 43-48. |
[7] | 姚卓君, 郝尚, 李钱福, 杨征强, 张砚达, 刘千立. 热熔法预浸料用双酚M氰酸酯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4, 0(12): 49-53. |
[8] | 张锦光, 陈睿, 窦玉宽, 鲁季坤, 文湘隆. 四韧带手性夹芯结构的振动带隙特性研究[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4, 0(12): 54-61. |
[9] | 苏海亮, 马莲花, 展新, 覃记荣, 张彦会. 基于熵权-TOPSIS的CFRP电池箱体铺层优化设计[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4, 0(12): 62-68. |
[10] | 徐权威, 郭小锋, 乔书杰, 李思卿, 车江宁. 基于神经网络的风电叶片极限载荷预测及玻碳混合铺层结构优化[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4, 0(12): 69-74. |
[11] | 徐俊, 崔骁鹏, 王向东, 李成良, 黄辉秀. 碳粉污染对风电叶片防雷性能影响的研究[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4, 0(12): 75-79. |
[12] | 张迪超, 严刚, 于鑫飞. 基于激光诱导石墨烯的复合材料电加热结构实验研究[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4, 0(12): 80-86. |
[13] | 千银敏, 沈寒峰, 王涛, 张开金.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强混凝土的约束效应研究[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4, 0(12): 87-95. |
[14] | 邢海瑞. 风电叶片壳体贯穿性损伤的修复方案设计及验证[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4, 0(12): 96-105. |
[15] | 宣善勇, 王校培, 王志远, 张楠, 符彬, 范鑫. 复合材料层合板高速冲击后压缩性能试验研究[J].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4, 0(12): 106-112.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